富二代:我不了!

Mark wiens

发布时间:2023-05-14

富二代:我不了!

  这些年以来,大家一直关注商业模式,关注企业转型,关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,却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企业传承问题。

  现今社会,的确存在一个这样的群体,从他们身上,我们看到的不是炫富,不是受到的敌意,而是如何做好家族企业的人。

  表面上看,这似乎只是一个小小的家族企业问题,但是从整个中国来看,从整个中国经济来看,这又是一个关乎众多企业,关乎社会就业,关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。

  在过往的历史中,有多少人,轻而易举继承了家业并将其发扬光大?又有多少人,亲手毁掉了几代人努力换来的心血?

  与这座不夜城的太多人一样,回到家的张凯也没有睡,和王海、郑枫的再聚首,让这个已经是中年油腻男的张凯又想起了以前。

  年二九的晚上,偌大的上海城比平时更加闪耀的霓虹灯,已经透露出浓浓的年味。张凯一个人还在办公室,在三十二层的高楼上眺望着热闹的上海。

  接着,近二十个债主堵在了他的办公室门口时,那个时候说不慌是假的。张凯深吸了一口手里的烟,低头看着窗外百米高的落差,在考虑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感受。

  6000人员工,坐拥各大一线城市黄金地段各大商场,500亿市值的飞鸟集团,差点在张凯手里崩盘。

  “要是真发生什么事,就把我房子拿去,多少能抵点,我会让律师处理好的。”当时,张凯也知道自己随时可能被抓进去,要是被定性为集资案,至少也要十几年。

  若是真这样,张凯可能会成为建国以来第一败家富二代:3年败光500亿,企业破产,被判刑吃牢饭。

  六年前,从“张少”到“张董”,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。父亲的突然离世,让张凯不得不接手整个飞鸟集团。

  高中毕业后,张凯在家里的安排下,去了美国德克萨斯的亚特兰蒂斯帝国学院留学。这所大学几乎是为社会各流富家子弟专门而设的,学费高昂,教学质量并不算太差。就是在这里,他还认识了很多和他有相似背景的二代们。

  “张少”、“王少”、“枫少”……这是他们圈内对彼此的称呼。豪车、女人、开party,也是很多二少出国后喜欢做的事。

  他们想成就一番事业,都想有一天能够从“xx少”变成“xx董”,但同时,这三个人在相同的方向又有不同的追求。

  在他心里,最想做的事,是想好好的守住父亲的家业。“从基层做起,脚踏实地。”这是他父亲在郑枫耳边一直念叨的话。

  正因为这样,郑枫在美国留学的时候,也会跑到华人餐厅端菜、去街边摆摊卖小物件、去西餐厅做帮厨……真正的在体验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。

  他飞到美国硅谷,加入当地风险投资机构,先是做LP,专门投资硅谷一些较有实力的基金。之后,张凯还跟着主流基金的大佬直投创业项目,专投那些奇怪的项目,比如投了有关大麻的医药项目。

  “张董事长”、“郑董”、“王董”,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称呼。独立做出一番事业,有一定的话语权,并不仅仅是很多普通人的心声,对于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的他们,同样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。

  大四那年,那帮出国的富二代搞了一个“豪车会”。作为王氏药业的公子哥,王海当然也不能掉队。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,老爹给他买了一辆阿斯顿马丁,价值300万美刀。

  但这辆车并没有在王海手里开多久,毕业后,他瞒着他爸卖掉了那辆阿斯顿马丁,开了一家公司。已经快3年的时间了。投入的钱已经赚回来了。

  但得到的回应却是父亲对自己的质疑和不满。这种“不信任感”,让像王海一样的二代们或想逃离、甚至想要取代他们的父辈。同样,王海和张凯一样,并不想回国。

  但在2007年底,逼迫张凯不得不做出改变的,是他爸爸去世这件事。情急之下,张凯不得不临危受命,回国开始接手飞鸟集团。

  到了王海回国之时,张凯已正式接手主营房产,同时涉足进出口贸易、纺织的家族企业飞鸟集团,一时风头无量。当时在长三角地区的商圈,张凯被大家谈及最多的几个词是“经历传奇”“风光”和“”。

  王海也很不情愿地去了家族企业集团上班。上班第一天,没想到被父亲直接安排到了基层制造车间当工人。和张凯简直天壤之别,这让他感觉自己在朋友们面前更没面子了。由此,王海对于父亲的对抗情绪更强烈了。

  虽然心里很“怨恨”,但王海还是听从父亲安排,在公司基层各部门轮流锻炼,车间工人、跑销售、做外贸等都做了一遍。“我是富二代,但我吃的苦绝对不比普通年轻人少。”王海经常在朋友前说这话,是炫耀更是抱怨。

  微商兴起,他给父亲讲,一个90后小姑娘靠微商卖面膜,半年赚了几千万,他也想去做微商,父亲认为他异想天开,直接否定。

  后来就悄悄用自己积累的资金做起珠宝生意。对外人而言,他最愿谈起的是自己的珠宝生意,很少提起自己家族企业。“我现在虽然是家族企业的副总裁,但也是多个之一,没啥特别,我没有决定权。”

  当时,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停,国内经济增速放缓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,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收紧,让银行进一步收缩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力度,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条绷紧。

  “当时贷不了,事情就麻烦了。说实话,我们的投资只付了六个亿,其余十几亿是要靠后面的融资,把它圈进去。”结果这么一耗,张凯不得不举债经营,让信托和民间资金进来。

  所谓民间资金,其实就是高利贷。10个亿资金,一年的财务成本是七点多个亿,每天利息就是200多万,“妈呀,整个疯掉了!”

  紧接着,资金链压力倍增。张凯的房产项目一年虽然能卖十个亿,但都得拿去付工程款,财务成本都收不回来。“这么一累积,一两年下来,额外增加数十亿的负债。”

  2011年1月,中央政府再度推出八条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(“新国八条”),要求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,大幅加大对土地市场的监管力度。

  “我们的一块地刚拿下来,过了两三个月,‘新国八条’出来了。”张凯长叹一声,无奈地说,“贵国开的真是个大玩笑,刚好我的土地不能。”

  张凯在房产项目上冒进投资,使飞鸟集团举债经营,又受到宏观政策影响,最终导致在2012年底爆发致命危机。那个高富帅张凯,深陷债务泥潭,难以自拔。一直想独自干大事业的豪情也被消磨得一点不剩。

  由于张凯和父亲多年在上的积累,购置了巨额基金。没想到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创造了奇迹,这些基金在那波牛市中一把赚回数十个亿,还清了所有债务。

  没有任何狗血先兆,不怎么遵循价值规律的国内突然助攻,张凯不敢相信,自己快要扛不住的时候,竟然会在诡异的中,瞬间涅槃重生。

  从西装革履,到轻便休闲;从装逼炫富,到心平气和;从放荡不羁,到成熟稳重。张凯已经明白,财物真的只是身外之物,从有到无,从天堂到地狱,只是一瞬间的事。

  缓过气的飞鸟集团也有了新变化。集团的整体业务构成在张凯主导下开始进行调整,房产业务的投入减少到了30%左右,开始抽出资金涉足金融产业。

  金融市场上无意间的投资让张凯的事业瞬间起死回生,自那以后,张凯对金融的魔力生出一种天然的好感。但小心谨慎,时时关注风险,现在一直是张凯的执念。

  而接下来,张凯还要召开一个发布会。至于这个发布会,是张凯和王海共同投资的一个游戏项目,他们打算投资眼下最火的游戏——吃鸡游戏的一支战队,投资人是:飞鸟集团董事长:张凯;海澜珠宝董事长&王氏药业副董事长:王海。

  无论是一开始他们如何不情愿,甚至是反对抵抗,也无论是后来独自掌权,还是由老爸辅佐,他们都对自己的家族企业、对父母多了一份理解,而且也有了新的想法和认知,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新的商业领域尽情驰骋了。

  我们一提起这些二代,想到的是纸醉金迷,想到的是无所不缺,甚至想到的是为所欲为。但其实,他们或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人生或轻松容易。

  据统计,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不断崛起,在接下来的五年之内,可能会发生亚洲史上最大的一次财富转移,我们这个老国家,又碰到了新问题。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相继步入花甲之年,既不甘心家业的实权落入外姓之人,又对自己的二代充满堪忧。

  而这些二代,大多对于自己是未来企业人的身份,并没有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处理。联系QQ:1640731186